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郓城县  > 正文

“打工仔”大学“充电”,做新时代“新农人”

作者: 陈淑娅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3-10-26 10:25

image.png
看着丰收的大豆,杨光强心满意足

□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淑娅  家住郓城县潘渡镇潘北村的杨光强今年47岁,2013年,他不顾家人的反对,放弃在外地的工作回到老家包地种植大田作物,并成立合作社。2020年,他发现自己掌握的农业知识不能满足现在的机械化种植,开始到各地学习,不断请教农业专家,目前在青岛农业大学进修。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农民,带领更多人增收致富。

外出打工18年

返乡创业“土里刨金”

10月23日,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郓城县潘渡镇潘北村,杨光强正忙着翻地、平地。“今年冷得晚,小麦不能种这么早,不然会被冻死,这两天我把地翻好后种上小麦,就可以回学校学习了。”杨光强说。

杨光强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,1995年,19岁的他跟随家人到乌鲁木齐打工。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开小货车送货和装卸,那时候多是去玻璃厂,经常看师傅们制作玻璃、划玻璃,后来熟了,他们就开始教我,让我上手了。”杨光强说,在乌鲁木齐五年,他学会了划玻璃这门手艺,给玻璃打眼也非常拿手。

24岁时,杨光强到福州开起了饭馆;28岁时去了郑州;29岁时又到了青岛。“年轻时喜欢‘折腾’,当时我手里也有了些积蓄,总觉得这样飘着不是办法,年龄越大就越想回家。”杨光强说,在2013年的时候,终于让他等来了机会。

2013年,国家发布新农村建设规划,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最重要的目标,并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。

杨光强看到这个消息后,马上辞职,准备带着积蓄回家种地。

“我父亲和媳妇知道我的想法后,特别反对,父亲种了一辈子地,觉得种地没有前途,而且从农村出来的人大多数都不愿意再回去面朝黄土背朝天。”杨光强说,但家人的反对没有阻止他的脚步。2013年,杨光强揣着钱回到了潘北村成立了郓城县鑫强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,承包了280亩地。

勤学新技术

积累“种粮经”

凭着一腔热血返乡种地的杨光强,面对几百亩田地,感到一片茫然。“种几亩地和几百亩地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,虽然我也是农民出身,但种地方面的知识还欠缺不少。”杨光强说,要想科学种田,向土地要效益,就必须学习。一有时间,杨光强就读书、看报,学习农业知识,并积极参加郓城县农业局举办的名种培训班,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。

前三年,杨光强种植的是小麦、大豆、玉米等大田作物,产量不错,销量也非常好,他又开始转型种植经济作物。“我种胡萝卜、菠菜、菜花,这些菜产量虽然高,但损耗也高,第一年赔了10多万元,接连赔了三年。”杨光强说。但他并没有放弃,而是扩大土地,重新种植大田作物,“种植大田作物,国家扶持,不仅免费给玉米、大豆种,而且这些作物不愁卖,能储存,和经济作物不一样。”

为了实现规模化、现代化、科学化作业,杨光强在发展合作社期间陆续购买了小麦收割机、玉米收割机、拖拉机、播种机、自走式喷药机、打捆机、无人机等大大小小30余台农用机械,并专门建了一个120吨烘干塔,购置这些“家当”就花了400多万元。

杨光强更加努力学习知识,2022年,杨光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种养结合,目前他承包了1800亩土地,养了一百多头牛和羊,秸秆可以喂牛羊,牛羊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回到地里。除此之外,他还跑到各地向农业专家请教机器减损和漏粮的问题,今年他专门到青岛农业大学进修。

“我还在进修中,现在请假了,等我的这些地全都种上小麦后,我就回学校学习。”杨光强笑着说,他几乎一天24小时都扎在田地里,睡觉也在田地旁,“看着踏实,在家待不下去,就算地里没活,我看着也开心。”

致富不忘本

共谋富裕路

杨光强在保证自己合作社农作物正常管理的同时,还帮助周边农户进行机械化耕种收割。他开办的郓城县鑫强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20年起,连续三年承担郓城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,为更多的群众服务,服务土地面积累计已达10000亩。“昔日荒田变良田,不仅自己有收获,还能带着村民走向富裕,我很满足。”杨光强看在眼里、甜在心里。

近年来,杨光强多次向群众免费培训栽培管理技术,积极捐资助学,修路打井,照顾孤残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,捐资总额近10万元。2017年,杨光强看到群众浇地排水困难,主动清理了河道,并打了20余眼机井,解决了群众灌溉难的大问题;合作社还积极引导当地人就业,吸纳本村或附近村上的劳动力50多人,优先安排贫困户6户,让老百姓不用出远门,就能挣到钱,增加了群众收入,实现了群众脱贫致富,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0多万元。

提及未来,杨光强说,他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,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,加大托管服务力度,拓展社会化服务范围,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做一个现代化新型农民,更好地服务百姓,服务社会,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干出一翻新事业,闯出一番新天地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